麥可波倫名著「飲食規則」-吃食物、以食物為主、別吃太多!

文章目錄

自大學唸了食品營養系,便與飲食、營養及健康結下不解之緣,如今也成為我的人生志業。可能是我的血液裡面充滿了營養與熱情,不論在哪個職涯階段,我都希望能透過自身所學貢獻所長,為預防醫學與大眾健康盡份微薄心力!

研究所畢業後,我在研究單位工作,接著到醫療院所擔任營養師的工作,因緣際會轉往營養品的領域發展,因此接觸到影響我一輩子的功能醫學(functional medicine),深刻了解到如何觀察身體的代謝是否「失衡」,透過飲食、營養及生活型態調整回復平衡,並且「療癒」我們的身心。

飲食規則 Food Rules – 微言大義的飲食智慧

早在 2012 年,當看到 Michael Pollan 麥可波倫寫的「飲食規則(Food Rules)」這本中譯書,我就被圈粉了!小小一本文字負擔不大的書,卻有著微言大義的飲食智慧,當中的 83 句精華箴言,也是我相當認同的飲食觀點。

在學習歷程中總是講實證科學的我,透過他的文字,引發我用不同的面向思考事情。除了近百年來累積珍貴的科學研究外,我也喜歡用哲學與歷史角度來看飲食與健康的關聯性,並且用謙虛的態度看待不同的觀點。本書分為三部,我節錄部分精華字句跟你分享:

第一部 我該吃什麼?吃食物(Eat food)

  • 你曾祖母不認為是食物的東西,別吃
  • 食品成分中若有三年級小學生念不出來的,別吃
  • 若不是會出現在一般人廚房中的食品成分,別吃
  • 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物,別吃
  • 一樣食物,若你知道其成分在自然界生長的樣貌,就可以吃
  • 含咖啡因飲料要喝天然的,而不是人工添加進去的
  • 只吃最後會腐爛的食物
  • 在農夫市集買零食

第二部 我該吃哪種食物?以植物為主(Mostly plants)

  • 先吃蔬菜
  • 四條腿的(牛豬等哺乳動物)不如吃兩條腿的(雞鴨禽類);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(菇蕈類與植物)
  • 吃各種顏色的食物
  • 吃那些本身吃得好的動物
  • 吃一些先由細菌或真菌消化過的食物
  • 吃自然界中找得到的甜味食物
  • 麵包顏色越白,你辮子翹得越快
  • 只吃自己製作出來的垃圾食物

第三部 我該怎麼吃?別吃太多(Not too much)

  • 花多點錢,吃少一點
  • 在吃飽之前停下來
  • 傾聽肚子的訊息
  • 第一口滋味最好
  • 你花多少時間準備食物,就花多少時間享用食物
  • 買比較小的盤子跟杯子
  • 早餐吃得像國王;午餐吃得像王子;晚餐吃得像乞丐
  • 想想你的食物是怎麼來的
  • 在餐桌上放多朵花,食物會好吃兩倍
  • 如果你吃的是真正的食物,就不需要有規則

食物的力量 – 用營養發揮健康影響力

在這個生活節奏繁忙的社會裡,我們的生活重心已經離廚房越來越遠,就算醫藥科技日益發達,不過我們似乎沒有更加健康,癌症、慢性疾病與失智人口反而逐年增加,更形諷刺。

我們的時間寶貴,大家似乎寧願將時間花在工作與休憩,卻捨不得花時間在廚房備餐。我們已把下廚的責任交給外食餐廳。在這個連餐點都要速成的年代,調和出來的人工添加醬料與食品充斥在我們身邊,過度的調味已經寵壞了我們的味蕾,健康的原型食物總是被貼上不好吃的標籤。

如果大家一直捨不得花時間下廚,經年累月依賴外食,沒有對身體的營養需求有所覺知,可能在 10-20 年後,我們就不得不花時間在病房養病了。

就算我們已經無法回歸爺爺奶奶年代最單純的飲食型態,是否我們可以先從每天下廚一餐開始努力?記得選擇新鮮的、土壤長出來五顏六色的天然食物,就能發揮「食物的力量」保護身體健康。

透過三餐的食物(請記得,是食物,不是食品!),每天一點一滴的健康投資,相信不久後的你,一定會感謝現在認真用食物滋養細胞的你!

參考資料:

麥可.波倫 Michael Pollan(2012)。食物規則:83 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(Food Rules: An Eater’s Manual) 。新北市:大家出版。

返回頂端